“肚子又痛了,喝点红糖水吧!”
“先忍忍,多盖点被子,一会就好了!”
“这么疼啊,这是布洛芬,要不先吃上吧!”
“怎么还疼呢,还是去医院吧!”
是不是类似的场景你(或身边的她)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呢?人家唐三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可求取真经,为什么占据半数的女性朋友却要经历四百二十余次这般痛苦洗礼,却又好似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让你无可奈何的“痛经”。
本病在西医看来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
原发性痛经,顾名思义是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占痛经发病人数的90%以上。多为青年女性,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可自行缓解,常伴有恶心,头痛,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
发病主要是由于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所引起。
故治疗上多以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与口服避孕药治疗为主。
继发性痛经,是指其他疾病所引发的痛经,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盆腔炎等。一般中年女性多见。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彩超等相关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例,在现代医学看来该病为激素相关性疾病,轻者口服避孕药以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重者直接外援性补充孕激素,让身体误以为“怀孕了”,从而达到闭经的结果,然后就不用疼了。
用专业的话讲,就是“高孕激素性闭经和内膜蜕膜化形成假孕”从而达到重建月经周期的目的。
——妇产科学
好了,西医对于本病的相关认识说清楚了,接下来就开始用中医的话讲中医的病。
中医妇科将女子病大体分为“经、带、胎、产”四大类,“经”也就是今天要聊的“月经病”,其中包括月经提前、月经延后、月经不规律(几个月来一次,一次来好久)、月经期乳房胀痛明显带着脸上起包包、月经时头疼严重、月经时流鼻血等等病症。
月经病能排在四大类证之首,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性与病情之复杂性,笔者更不能做到一言以蔽之。今天我们就从“月经病之痛经”聊起,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你和她的“痛”为什么不一样
痛经看似简单,可为什么有些人的“痛”,一杯红糖水就可以缓解,有些人的“痛”需要几片暖宫贴才能解决,还有些人的“痛”则会是那种痛彻心扉和你缠缠绵绵一起飞的呢?
明代医家张景岳书中就有明确阐述:“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经之前,经痛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景岳全书·妇人规》)
现在明白了吧,痛经之病有虚、实之分,实证为主的不外乎,气滞、血瘀、寒凝、痰热阻碍经络运行,导致的“不通则痛”;虚症则为气血不足,生化乏源所导致的“不荣则痛”。所以气滞轻症者,一杯红糖水,就可达到缓急止痛的目的;腹内有寒者,暖宫贴当然对症了。想知道你的痛经怎么办,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不通则痛,当祛邪
以寒为主:月经要来而没来的时候,小腹冷痛明显,有的人甚至会疼到大夏天盖着被子,也会冒冷汗,持续个一、二天,月经顺利下来后能缓解。
汤药选择: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牡丹皮、甘草、牛膝。
日常调养:平日少食寒凉食物,尤其月经期不可吃冰淇淋,冰箱内的酸奶等;经前几天采用隔姜灸也是个不错的办法;经期疼痛难忍者,可以用两个酒精棉球塞在耳朵里,五分钟左右,效果立时可见。
隔姜灸
取穴:神阙穴(脐中)
操作:
1、将干燥精盐填于脐中;
2、将制备好的新鲜姜片置于脐上;
3、于姜片上放置大艾炷(或艾绒)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燃,约4~8壮,依疼痛程度而定。
4、施灸过程中若感觉灼热疼痛,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免烫伤。
5、经期前三天开始操作,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以气滞为主:经前或经期小腹胀胀的痛,那几日总是会莫名的心烦,总像发脾气,看什么都不太顺眼,月经来时还会牵着乳房疼痛,简直就是无法言说的痛。
汤药选择:乌药汤(《兰室秘藏》)
组成:乌药、木香、当归、甘草。
日常调养:平素可以冲泡一些月季花茶、玫瑰花茶,经前一周服用逍遥丸,以健脾疏肝。
以瘀血为主:经期腹部刺痛,月经来时血块较明显,血块排出后疼痛会缓解。
汤药选择: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柴胡、玄参。
日常调养:平素可予三七粉活血调经,一杯温水冲2-3克三七粉,每日一次,连服一周;经期之前可予生山楂熬水,连服数日,疗效确切。经前一周也可予桂枝茯苓胶囊。疼痛明显者,耳穴压籽也是一种选择。
取穴:
耳穴神门、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操作:
1、用75%酒精棉球擦拭耳郭皮肤;
2、将王不留行于小胶布上,再粘压于相应耳穴敏感点上;
3、用手按压穴位上的王不留行,以产生痛胀感为度;
4、每个穴位按揉1分钟左右,每天按揉5~6次;
5、痛经发生当时开始治疗,直至疼痛缓解后三天为止。
以湿热为主:经期疼痛不甚,月经量较多或经期较长,颜色偏紫红,偏稠偶见有血块,平时白带偏多,有时白带会偏黄有异味。
汤药选择: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组成: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日常调养:平素可常服薏苡仁、茯苓等淡渗利湿之品;若白带异常时,可用健脾丸以益气健脾助运;月经期前可予温胆汤泡脚。
不荣则痛,当补虚
以气血亏虚为主:月经期间或者月经过后小腹总是绵绵作痛,月经量少,颜色偏淡,行经天数正常或偏少,有时月经延后或数月一次,平时有头晕心悸的感觉,不爱运动,总觉得累。
汤药选择: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日常调养:此类疼痛虽不剧烈,却不容易调理,调理不当还可影响日后怀孕、产子,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平时可以常服气血双补的八珍汤,或者选择健脾养心的成药归脾丸,也可日常食补玉灵膏。也可采用上面隔姜灸的操作办法,把姜片换成附子。
文章最后分享一例朱南孙教授传承人王采文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医案。
程某某,女,17岁,学生
主诉:经行腹痛3年。
月经尚规则,14岁初潮,周期30~36天,经期5天,量偏少,经色黯红,夹血块色黑。于初潮半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经行腹痛,呈针刺样,疼痛难忍,痛时面色苍白,肢冷汗出,恶心呕吐,伴腰酸、畏寒、肛门坠胀,曾痛甚晕厥,需注射止痛针方能缓解。平时服冷食易腹泻,泻下不消化食物。舌体胖,舌质黯、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与彩超均未见异常。
诊断:痛经(脾肾阳虚,寒凝血瘀)
治疗: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处方:
党参12g、炙黄芪12g、茯苓12g、
怀山药12g、焦山楂12g、当归12g、
丹参12g、益母草12g、焦白术9g、
炙甘草6g、陈皮6g、煨木香6g、
炮附子(先煎)6g。
10剂(水煎服)
复诊自诉:前日月经来潮,无腹痛,量少欠畅,色黯,夹血块,轻微腹胀,舌淡黯、苔薄白,脉细涩。
治疗:经期治以活血化瘀、调理冲任。
处方:
生蒲黄(包煎)12g、三棱9g、莪术9g、
小茴香9g、吴茱萸9g、炙乳香3g、
炙没药3g、青皮6g、生山楂15g、
血竭粉(冲服)2g。
3剂(水煎服)
再诊述:前日月经已净,经期无腹痛,无腰酸及其他不适,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予健脾丸、乌鸡白凤丸以资调理。
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痛经未复发。
参考文献:
[1].邓海霞.王采文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2].苏真真.桂枝茯苓胶囊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余延芬.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浆β-EP含量的影响.
[4].吴仁定.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文章◎香薷 漫画◎8岁 编辑◎香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