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歌手朴树因为 #朴树录节目中途回家睡觉# 上了热搜。
原来是在录制某综艺时,本来要录制到凌晨,在晚上11点多时,朴树突然站起来说:“到点了,我得回去睡觉了。”
随后,他认真完成了自己的点评工作并做了一番解释,便离场了。
当时,现场的观众先是一惊,随之对他的真性情予以理解和包容。
与人到中年健康已挂红灯的人不同,年过40的朴树,把自己的健康放到更重要的地位。
毕竟,平时不注意健康,到身体垮掉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人到中年,别熬夜!
今年,有3个年轻医生在10天内接连猝死,原因都是过劳死,连续加班到深夜,没时间睡觉。
7月4日,31中科院博士肖育众,由于连续加班到深夜,下午3点,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此时,他的孩子才出生7天。
6月30日,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因为熬夜工作,不幸离世,年仅32岁。
6月28日,河南省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享年48岁。
三位医师都是业内的精英骨干,他们的突然离世让人痛心。
哪怕身负最前沿的医学知识,三位医生仍然没有逃过生命的制裁;即使拯救了千千万万个患者,但是健康也没有给他们任何优待!
其实,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要知道,在中国,每年因熬夜死亡的人数高达55万,数据触目惊心。
你必须相信,大多数人的身体,就是在一天天的透支中被熬坏的。
如果说年轻人尚可以通过补眠来保持健康,对于中年人来说,却连补觉的机会都没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曾经做过相关分享“临床上就发现,新闻工作者、程序员、老师等,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加班,到了中老年后,35岁~40岁的时候就会有睡眠问题出现。”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节律越来越不容易调整,平时拼命加班,夜熬多了,真正想睡的时候,你就睡不着了!
中年人,你真的熬不起!
中年人,别乱吃!
如果说熬夜是中年人的第一大杀手,那么吃,则一定能排到第二名。
中国人,到底有多能吃?
不久前,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人在外就餐吃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4万亿元!
等同于瑞典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一年光是在外就餐就能“吃掉”一整个瑞典!
然而,让人惊叹的不仅是中国人能吃,还有吃出的这一身病!
1
糖尿病人数全世界第一!
2015年,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15亿人,我国约为1.1亿人,居世界首位!
2
肥胖人数全世界第一!
2017年,根据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20万成年人历时40年的健康调查显示,在全球肥胖人口升至6.41亿的时候,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3
猝死人数全世界第一!
2012年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居世界之首。
4
老年痴呆人数全世界第一!
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全球约有468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过千万,居世界第一!
吃固然让人快乐,但是吃出疾病就不那么愉快了!
特别是对于中年人来说,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本来就在逐年下降,虽然你年轻时可以承受大鱼大肉,但随着年龄增大,你多吃的每一口饭,都能变成催命符!
想要健康,务必记得少油、少盐、少糖、少下馆子!
中年人,别硬扛!
很多40多岁的中年人,总是在假装坚强、假装健康,但以下几件事,千万别再硬扛。
1
不扛病
胃疼了吃点胃药,肩膀疼了贴膏药,头疼了吃点去痛片,这些已经成为不少中年人的生活常态。
其实,头疼、胃疼、身体发麻等症状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预警信号,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
无论是哪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微杜渐、及早干预,时间再紧张,也要在身体不适时尽快就医,并调整生活方式。
2
不扛饿
研究发现,饥饿时血糖降低,会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劳等问题,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智力下降。
另外,不按时吃饭的人比正常饮食者的胆固醇高33%。经常不按时吃饭,胆囊不收缩,久而久之会引发胆结石。
一定要保证三餐规律,尤其是午餐和晚餐,不要过度拖延。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些水果、饼干、充足的水等,及时给身体“加满油”。
3
不扛困
长期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导致患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的几率升高。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脱发、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建议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即使不能保证正常睡眠时间,也要适当补觉,提高睡眠质量。
4
不扛累
正所谓积劳成疾,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累出来的,长期过度疲劳会出现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猝死。
当感觉体力不支时,证明你已经处于劳累状态,必须好好休息,恢复体力。每连续工作2小时,就应停下来,听听音乐,放松下身心,小憩15分钟。
5
不扛压
很多中年人有苦有累自己扛,有了苦闷情绪也憋着不说,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得不到释放,就会扛出大问题。所以,一定要学会为自己减压。
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能力等,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可以约三五好友郊游,到户外做做运动或者去唱唱歌;按摩也有助于释放压力。
来源:医享网综合自健康时报、人民网健康、生命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