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
罗大伦去痰湿泡脚方!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院士说出21世纪最强致病因,三高与它有关!舌头长这样的人都已中招,速查~

温胆汤阅读(1255)

“如果说20世纪是活血化瘀的世纪;21世纪,将会是痰证的世纪!”——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百病皆由痰作祟

现代社会,饮食丰富,人们运动变少、代谢下降,水液津微积聚成了痰湿,所以疾病以痰证居多。

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生百病”的说法。

临床中,眩晕、心慌、颈椎病、面瘫、咳喘、腰椎病、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梅核气、甲状腺肿、肚子胀等皆于痰有关。

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

所谓有形之痰,指的是我们咳嗽出来的痰。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可停留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无形之痰:

  • 痰在心脑,出现眩晕、心悸、胸闷、心慌;
  • 痰在血,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高,容易长斑块,冠心病;
  • 痰在肺,出现咳嗽、咳喘、咳痰;
  • 痰在咽喉,嗓子里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吞不下去,出现梅核气;
  • 痰在四肢,阻滞四肢的气机和经络,出现肢体麻木;
  • 痰在脾胃,表现消化系统问题,有胃胀、腹胀、撑;
  • 痰在颈,出现淋巴结节、甲状腺疾病;
  • 痰在经络,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的表现,还可能出现面瘫、中风等疾病群,颈椎病,腰椎病;
  • 痰在脉管,出现下肢静脉曲张;

是否痰湿,看这些症状!

体内有痰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舌苔厚腻。

判断标准

1.舌象:舌体胖大,苔滑腻,厚,舌苔颜色发白或者黄色,舌边常有齿痕。

2.体形面色:体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容易出现浮肿,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觉时鼾声如雷。

3.口中与肢体的感觉: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

4.感觉及睡眠: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

5.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

6.脉象:脉濡而滑。

7.在西医体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偏高。8招远离痰症!1少吃冷饮

痰由湿而来,没有湿就没有痰。天气渐热,人们贪食烧烤冷饮,加之空调长吹,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痰湿。2吃点山楂

山楂本身有化瘀降脂的作用,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来说,可以适量喝点山楂水。3蒸点山药

健脾胃能有助于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避免痰瘀的产生,尤其是脾胃虚弱、有五更泄泻的人,平时可以多吃点蒸山药。4喝点茯苓陈皮茶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陈皮善于燥湿化痰。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

材料:茯苓10克,陈皮10克,胖大海10克,甘草3克。

5温胆汤泡脚

组成: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六克、陈皮九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实六克。

如果是寒痰,可加入生姜五片;如果是痰热,则不必加生姜。

用这个方子,熬水,然后把药汁兑入温水中,用来泡脚,每天泡两次,每次二十分钟,一般用五副左右,就可以获得效果。

注意:孕妇忌用。6做点运动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高益民推荐:跳跃运动。

方法:光着脚在垫子上,全身放松跳50下,并且跳完后脉搏要超过120,这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注意:一开始跳二三十下就行,循序渐进;跳的时候不能僵硬,要做到紧张-放松-紧张-放松的状态。

禁忌人群: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的人不宜跳跃;出现眩晕、心慌的人不宜跳跃。7常按祛湿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可以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

方法: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8保持心情舒畅

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使气、血、津液运行畅通,有利于痰湿的排出。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才最健康。

大家注意,体内有痰湿的人不要轻易进补,如果进补,就跟火上浇油差不多,会越补越乱。

罗大伦 灯芯竹叶汤 祛湿茶

温胆汤阅读(4509)

罗大伦

灯芯竹叶汤的配方及功效

功效:疏解肝气。

做法:灯心草3克、竹叶3克,熬水,当茶喝。

“人老脚先衰” 泡脚有窍门解乏又养生

温胆汤阅读(1742)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三个方面的基础,而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因此双脚对付人体来说分外重要。

泡脚,出格是药物泡脚能让药物身分通过皮肤、经脉以及脉络进入体内发挥浸染,对付那些不能进补温阳药的人,沐足的要领能辅佐他们温通四肢,且制止了吃药膳带来的上火症状。

1泡脚可防范阳虚调理经络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冬春季由于严寒的刺激,人的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产生障碍,易诱发多种疾病,热水泡脚则可以改进局部血液轮回,祛除严寒,促进代谢,从而防范阳虚、怕冷等症状,可以到达养生保健的浸染。

再者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人体十二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起始于足,漫衍于脚部的经络穴位多达60多个,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调理经络,疏通气血,调解脏腑成果,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浸染。

2泡脚也并非人人符合

人们常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冬天泡脚,更让人泡去户外的严寒和一天的疲惫。

然而,泡脚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适应,也需对症下药。总体来说,老人、高血压患者以及体弱多病者不宜以较高水温泡脚太久。因为泡脚太久会激发出汗、心慌等症状。

除另外,儿童也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留意掩护。假如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败坏,倒霉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不要常常用过热水给儿童洗脚,更不能用热水长时间洗脚。

其余的成年人一般来说都可以通过泡脚到达养生的目标。

3入睡前泡脚结果最佳

泡脚要留意容器的选择、时间的掌握、泡脚的方法以及药水的挑选等。详细来说:

1、容器的选择:今朝市场上有各类百般的推拿泡脚器,可是一个较量深的木桶,深度以能到达小腿肌肉处为佳。选择木盆泡脚有两个长处,一是木盆不像塑料盆和铁盆一样散热快,相对散热慢,较量容易保温;二是木盆亲近自然,对人体而言十分有益处。

2、水温的节制:最佳的泡脚水是“热而不烫”,温度以50摄氏度以内为宜。在泡的同时若感受水凉了就要实时添加热水,最好保持恒温状态。

3、时长的把握:泡脚虽好,可是时间不宜过长,应该节制在15-20分钟以内。额头微微出汗即代表泡脚已到达最佳疗效状态,切忌泡到大汗淋漓,这样一来反而伤阴。每次详细时间还需按照泡脚者的年数、性别、疾病环境等及泡脚后本身的切身感觉来逐渐调解。

4、何时泡脚:进食状态、太饱或是过饥饿的时候都不宜泡脚,因为泡脚会加速全身血液轮回,容易呈现头晕不适。另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供应。那何时为最佳泡脚时间呢?俗话说“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因此,最佳时间为入睡前,一来暖身,二来利于睡眠。

5、泡脚后推拿结果更佳:泡脚后最好能实时对脚底部举办推拿。因为脚底有多达60个穴位。对付普通黎民而言,用双手揉搓双脚底部就可以到达很好的结果。祁秀兰还出格强调,每个脚趾缝必然要推拿,因为这些部位是平时基础无法勾当到的。

6、选择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时,必然先将药材放在锅中煮沸再晾凉至50度以下倒入木盆中利用,要否则药效便不能完全发挥。为节省利用,每次煮沸的中药在冬季可以连用两天。再者,内服药均可以外用,除非是出格刺激皮肤的药品则要留意。

相关链接

对症下药泡脚有方

泡脚保健,可以通过差异的症状来“下药”,以此到达更好的结果。

热水泡脚:热水泡脚是最为利便的一种方法,无论你是在家中照旧在外出差都可以选择。直接泡热水,可以加快血液轮回,通气血,泡至微微出汗之时还可以到达排毒的功能,同时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醋水泡脚:将米醋或是陈醋(50-100克)直接倒入适宜温度的洗脚水中即可,详细利用量要按照水的几多以及盆的巨细来做调解。醋水泡脚可以杀灭细菌,在必然水平上可以治疗脚气;可以缓解疲惫;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去除死皮,加强皮肤弹性。

生姜泡脚:一种要领就是切几片生姜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温热的水;另一种是可以将生姜放在锅里煮沸,然后晾凉至50摄氏度以下然后再开始泡脚。生姜泡脚可以促进末梢神经血管轮回,散寒止痛,尤其对痛经、枢纽痛会有必然的改进,另外还可以改进风湿枢纽疼痛。在风寒伤风初期也可以泡泡脚,出出汗来排毒。可是风热性伤风就不宜。

五味子泡脚:睡眠欠好的人群可以选择五味子、夜交藤、郁金、石菖蒲这几味中药泡脚。可以或许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改进睡眠。

参芪泡脚:体质较弱,易疲乏并四肢冰冷的人群可以选择党参、黄芪、茯苓、当归泡脚,以到达补气养血、改进疲惫之功能。

艾叶泡脚:艾叶价格相对较低,但却是一味很实用的中药。用量为50到100克。艾叶加生姜可以治风寒伤风;艾叶加生姜加红花则可以对女性痛经、风湿性枢纽炎、寒性腰腿痛有很好的改进浸染;若再加上一味鸡血藤则对静脉曲张的人群,尤其是久站的剃头师、老师有很好的结果,可以或许缓解手脚麻痹和淤血。

5类人泡脚要特别小心,把握时间及水温要害

温胆汤阅读(1950)

“46岁女性泡脚激发脑血管动脉瘤割裂”敲响警钟

40℃阁下、半小时之内为最佳,过热过长城市增加心脑血管承担

受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授 杨 力

2014年11月3日破晓,湖北汉口一名46岁女性泡脚时激发脑血管动脉瘤割裂,经急救无效后离世。大夫阐明称,该女性头部一直存在脑血管动脉瘤这颗“不按时炸弹”,跟着气温骤降,再加之泡脚水温过热,都大概让血管受到强烈刺激,导致血管瘤割裂危及生命。这则令人心痛的新闻同时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虽说严寒的冬季用热水泡脚是一件惬意的事,但也未必人人适合,同时还要考究科学的要领。

天天泡脚促进睡眠

我百姓间自古就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中国人很是考究泡脚,尤其在冬天许多人都有睡前泡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时,脚部的温度上升,腿部和脚部的末梢血管逐渐产生扩张,脚部血流量随之增加。因此,泡脚具有改进局部血液轮回、温阳暖体的功能,出格对付下肢缺血的人有不小的长处。并且,泡脚能减轻头部血管压力,缓解头痛。夏天用热水泡脚尚有很好的祛湿结果。

另外,海表里大量研究证实,热水泡脚尚有助眠的浸染。德国格罗斯汉斯多夫睡眠障碍治疗医院院长霍尔格·海因认为,更年期女性天天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轮回,低落足部的肌张力,从而放松全身,缓解腰背疼、骨疼,促进睡眠。

5类人泡脚需审慎

可是,泡脚并非人人适合。上述新闻中那位女性,就属于不适适用热水泡脚的一类人。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颅内存在脑血管动脉瘤,当血管溘然蒙受强烈的冷暖刺激,产生割裂,导致悲剧上演。因此,对付有基本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泡脚时间较长、温渡过高档因素,大概增加心脑血管承担。此类人泡脚时水温不宜过热,一般在40℃~45℃为最佳;时间也不宜过长,10分钟阁下即可,不然将导致大脑和心脏供血不敷,呈现头晕眼花等症状。 另外,以下4类人泡脚时也需分外审慎。

1.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较量懦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凡人感受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受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烫伤。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实时就医,都大概导致足部传染、腐败,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2.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成果不全,脚部温度的升高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大概加重静脉回流承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大概把脚越泡越肿,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3.足癣等皮肤病患者。许多人误觉得泡脚能减轻足癣症状,其实用热水泡脚反而大概导致继发性细菌传染。对付皮肤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落井下石,必然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足部患有疱疹、湿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热水泡脚,一旦将皮肤弄破,很容易造成传染。

4.儿童。假如孩子的脚不是很凉,就没须要泡脚。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假如常常用热水泡脚,大概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败坏,倒霉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节制好水温和时间是要害

康健人群养成泡脚的习惯,简直具有必然的康健益处,但也要考究科学的要领。

温度不宜过高。水温太高,不只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倒霉,且容易粉碎足部皮肤外貌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水温以40℃~45℃为宜。可以先用手试试,糖尿病人保险起见,可以用温度计做丈量。

时间不要太长。每次泡脚的时间最好不要高出半小时,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轮回和心率会加速,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承担。

因人而异放草药。泡脚时按照自身特点适量放点中草药能事半功倍,但最亏得大夫的指导下添加。一般来说,怕冷、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可以用生姜水泡脚,取15克阁下的生姜煮沸晾凉后即可;桂皮泡脚则对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浸染。膝枢纽欠好的中暮年人,发起在泡脚的同时热敷膝盖,可以祛风寒,缓解风湿骨痛。

适度推拿。泡脚后再稍加推拿对康健大有裨益。按压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几分钟,可以更好地促进足底血液轮回,改进睡眠,还可以护肾。患有高血压的人,泡脚时可以按压涌泉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团结部之前凹陷处)以及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必然调理血压的功能。

泡脚的学问

温胆汤阅读(1726)

 几点泡脚最补肾?时间是非也有考究。­ 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漫衍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毗连的反射区,别离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经活络,改进血液轮回的浸染。绝大部门人都知道泡脚有长处,但也有许多人不知道,在差异的时间段泡脚,起到的浸染略有差异。湖南中医学院传授李文海发起,假如想护肾,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阁下泡脚,结果最好。­

为何晚上9点泡脚最护肾?­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较量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轮回。同时,白日告急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顿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获得彻底放松和充实的调理,人也会因此感想舒适。­

“热水泡脚不单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浸染,尚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假如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推拿,对身体的血液轮回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获得进一步的调理。泡脚后,发起不再举办其他勾当,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结果更佳。­

泡脚泡多长时间最好?­

李文海说,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热,以40℃阁下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阁下为宜。由于金属易冷,所以泡脚的容器最好用木盆,个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或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以起到降火清热的浸染。­

上班族早上泡脚精神充沛­

之所以选择早上泡脚,是因为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轮回不畅,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进血液轮回,调理植物神经和内排泄系统。脚掌上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洗脚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推拿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想轻松、舒畅,使神清气爽,精神充沛,给一天的事情“加满油”。­

早上泡脚要领­

要领很简朴,水温节制在40℃阁下,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阁下。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推拿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阁下,再推拿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阁下。为保持水温,可分次插手适量热水,反复3—5次。假如时间不丰裕,仅举办1次即可,可能仅做推拿,不消热水浸泡。­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烫脚,丹田和煦。”一年四季用热水洗脚对人体皆有长处。所以,在平日的早晨不妨试一试。­

泡脚的三个小偏方­

偏方一:姜汁泡脚,散寒,治疗手脚冰冷­

“姜汁泡脚,就是在温水中插手几块打扁的生姜,有散寒的浸染,对付缓解手脚冰冷症状有很好的结果。”­

杨明暗示,姜味辛性温,假如内服,可加快人体的血液轮回,改进手脚冰冷、畏寒怕冷等不适症状。用生姜水泡脚,并没有什么弊端,可是假如说通过姜汁泡脚就能治疗某种疾病,是没有依据的。­

偏方二:醋泡脚,改进睡眠障碍­

“在温水中插手几匙白醋,就是醋泡了,用醋泡脚,可以滋润皮肤,还可消除疲惫,治疗睡眠障碍。”­

杨明表明说,醋酸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可以辅佐休息,规复体力,防范动脉硬化、高血压。食醋对康健有所助益,可是用醋泡脚能改进睡眠的说法是民间履历之谈,医学上并没有此说法。­

偏方三:盐水泡脚,杀菌、治脚气

要领很简朴,在半盆热水中插手两大匙盐巴就行了。常常用盐水泡脚能杀菌消毒,防备脚气病,还可以使足部皮肤保持平滑洁净。

罗大伦小儿温胆汤泡脚

温胆汤阅读(4232)

罗大伦:详解小儿“积食”

“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脾胃受伤了,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紊乱。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特别容易患外感,那么此时该如何调理呢?此时再用焦三仙就不够了,我会推荐明代的名医龚庭贤的消食饼的方子”家有小儿,健康有恙,牵动父母之心,积食是常见小儿疾病,本文罗大伦博士讲述小儿积食如何影响健康,及调理方法,实用有效,值得收藏!

★小儿“积食”

有一次,一位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的孩子发烧,已经好多天了,美国的医生检查,说内脏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高烧不退,美国的医生开了退烧药,可是只能降温几个小时,然后就还是高烧,再问医生,医生也无奈,最后她没有办法,给我打了电话。

我觉得应该不是天气的问题,于是又问:小朋友在发烧之前,什么东西吃多了吗?这位朋友回想以后回答:确实几个华人家庭出去聚餐,孩子吃了很多东西。

于是,我分析这可能是食积导致的,于是问她之给孩子吃了什么药,她说在西药无效以后,给孩子去药店买了中成药柴胡桂枝颗粒什么的。于是,我告诉她这个药可以继续吃,同时,嘱咐她只需要多买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给孩子熬水喝。

结果,第二天晚上,我收到邮件,她说“中医真神奇啊!孩子的烧已经退了。”

为什么孩子烧了那么多天,用点消食导滞的就退烧了呢?

那么,什么是积食呢?

所谓积食,就是吃某种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了孩子脾胃所能接受的范围,导致脾胃功能的低下,这在中医,叫做积食。

这需要先给大家讲一下脾。实际上,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脾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参与生产淋巴细胞。实际上,中医的脾包括西医的脾和胰两个脏器,但是其功能还远远大于此。它还包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还负责生血,还负责统血,还负责统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中医的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

什么是运化食物呢?就是把这些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输送。这种输送有两个方面。

★运化,运和化不是一回事儿

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

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什么呢?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胃好比收发室。胃把东西接收完了,接收完以后做初步的处理,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把食物给分解了,不再是一块一块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而是成为糜状的东西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

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干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消化”这个词其实是包含着两个含义,不一样,“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质还是原来那个;“化”就是把它变成能够吸收的东西了,给它化成这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为什么叫“脾主运化”呢?因为“化”之后,还有“运”。当脾把食物给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质之后,脾还负责把它送往全身各处。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东西叫精微物质,其中清轻的物质往上走,向上输送到心肺,成为气血化生的来源;另外一方面是输送到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浊的物质向下走,其中糟粕会被排出体外。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说那种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总有家长对我说,昨天孩子开生日晚会,然后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给吃了,然后今天就开始哮喘了。

所以,积食的孩子特别多。那么什么是积食呢?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

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

我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如果我们把电脑里面的文件都打开,我们同时打开几个没有问题,当我们让一千多个程序同时运转的时候,电脑就会死机了,这种死机就和积食一样。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样的,适量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吃同一种东西,吃得非常多的时候,超出了我们脾的运化能力,结果就导致脾的“死机”了,这就是积食,也叫食积。

积食也会大致有分类,有的孩子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没有胃口,这往往是积在胃部更多,因为胃不能受纳了;有的孩子却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这往往积在脾更多,脾无力运化了,身体没有营养,于是发出求助信息,报告司令部说需要吃更多的东西,这样司令部发出指令,要吃跟多的东西,于是孩子就开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无力运化,最后就都泻出去了。

积食还会分出寒热来,如果孩子的身体偏于阴虚,那么积食以后,积滞容易化热,导致湿热积滞为患;如果孩子素体阳虚,则积食很容易伤到脾阳,导致孩子的阳气不足,形寒肢冷,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严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积食还分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的是积滞的食物还在,这往往是刚刚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欢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个,第二天发烧感冒了,此时是有形的积食还在,这是有形的,此时只需要把积滞清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是无形的,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种食物过多,伤害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了,此时可能具体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这叫脾虚夹积,还有点有形的物质,还有的时候是积滞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却依然无法正常运行,这种孩子正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反复外感,这种情况就是“无形之积”了。如果不及时调理,会逐渐变成“疳积”,所谓“疳积”就是因为喂养不当或者久病导致的严重的营养障碍。

★那么积食就是有食物积存在脾胃里面吗?

答案是:不一定!

积食是分成两个阶段的,在刚刚积食的时候,我描述这种情况,是积在胃里,是有过多的食物积存的,比如孩子刚刚连着吃了几次大鸡腿,有连着吃了红烧排骨,结果吃多了,此时,会出现急性的积食情况,此时孩子的肚子会膨闷胀饱,孩子会胃口下降,大便会出现臭鸡蛋的味道,嘴里会有臭味,舌苔会变得厚腻。

因为此时脾胃受伤了,也会导致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比如呼吸系统。

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胃是肺的母亲,其实,这是古人用这样简单的方式,在讲述这样一个道理:脾胃受伤了,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紊乱。

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特别容易患外感,外邪很容易就会入侵。

比如,孩子外感发烧了,中医儿科一般会看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腻,立刻会用消食导滞的焦三仙等中药,然后孩子的身体会立竿见影地恢复。

那么积食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开始变厚,有的是全部变厚,有的是只在舌体中间,出现一个硬币一样的变厚的圆圈,这都显示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同时,孩子的嘴里开始有味了,有的家长会敏感地闻到孩子口中的异味,这就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口中异味,有的孩子还会嗳气,反出酸腐的味道,严重的还会呕吐。这就是有积食了。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的味道特别臭的情况,会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败卵”,这也是症状之一。

此时,对于有形的积食,我们可以找中医调理,不严重的,也可以自己用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六克,马上熬水给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的。炒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这个东西各6克,熬水喝了,一般两三次孩子的积食马上就会去掉,可能身体就没问题了,如果你不去掉的话,这个东西留在里面能变成大患。孩子可能发高烧,退不掉,都是因为这个引起的。

这是中医的特点,有的时候,孩子发烧,怎么用退烧药都无效,到了中医那里,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很平淡的焦三仙什么的,结果立竿见影,孩子的烧马上就退了,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看孩子的病的时候,总是要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有积食,因为这往往是引起孩子其他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那种脾虚夹积或者干脆就是无形之积的,我们一般会在前面的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太子参、白术等补脾运脾的药物,但是这种情况一般相对复杂,不是我们自己在家里能解决的,希望大家找附近的中医,协助分析一下,然后开个方子调理一下。

如果孩子的积食已经比较重了,有了寒热之分,或者要进入无形之积的情况了,就要找医生来处理了,一般需要在消食导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滋补脾胃的药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怎么总是积食啊,消食导滞以后,两天就又出问题了,这太头痛啦!

慢性的积食,多数是积在脾。

此时,可能积滞的那个有形的食物已经不在了,但是伤害却依旧在,当时引起的脾胃功能的损伤,一直没有恢复。

有的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给孩子每顿饭都喝粥了,什么都不敢吃,可孩子还是积食呢?原因就是这样的,这是那种无形的积食,其实是孩子的脾胃被某种食品给拖累的功能异常了,至今未能恢复。

那么为何会如此呢?原因是: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完备,比如两个月的婴儿,您就无法给他吃红烧肉,为什么?这就是孩子脾胃的特点,它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是有自己的成长特点的,是循序渐进的。在儿童期,如果我们不顾孩子的生理特点,给孩子顿顿肥甘厚味,则孩子的脾胃,在全负荷地忙碌过后,如果工作量仍然很大,则会受到损伤。

此时,也会出现积食的表现,我管这叫无形的积食,其实就是伤了脾。此时即使是天天喝粥,孩子仍然舌苔厚腻,有积食的表现。

这种情况,往往比较棘手,多数是家长不按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喂食,长期给孩子吃各种肥甘厚味,导致孩子的脾胃一伤再伤,最终积重难返。

这就不是简单的吃点焦三仙就可以解决的了。

此时的孩子,往往瘦弱不堪,毛发黄稀成绺,甚至肚子胀大,四肢却很瘦,胃口不佳,或者特别能吃却不吸收,容易腹泻,口中有味,舌苔厚腻,积食的状态反复出现。

因为脾胃虚弱,所以这样的孩子抵抗力也弱,容易外感,容易咳嗽缠绵不愈等各种问题。可以这么说,这种积食因此的问题,千奇百怪,我所见到的孩子的特别不容易调理的身体问题,往往会从这里找到根源。

那么此时该如何调理呢?此时再用焦三仙就不够了,我会推荐明代的名医龚庭贤的消食饼的方子。

说起这位龚廷贤,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曾在明代太医院做御医。1593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鲁王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龚庭贤写过一本书,叫《寿世保元》,这书里有很多方子,多是他自己创立的,比如著名的乌鸡白凤丸,那就是人家龚庭贤的杰作。

我对孩子的慢性的积食的调理,就经常使用他书里面的消食饼。

他的方子是这样的:山药、莲子肉、茯苓、芡实、焦三仙、扁豆。

我给增加了薏米和炒鸡内金,去掉了扁豆,就变成了这样的方子:

怀山药九克、莲子肉六克、茯苓六克、薏米六克、芡实六克、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每天一副,熬水代茶饮。一般喝一两周,就可以改变局面。

这样的方子,就不是简单的焦三仙来消食导滞了,消食导滞依然是要用的,但是,在“消”的同时,增加了“补”的功能,攻补兼施,这才是调理慢性的、无形的积食的思路。

这个方子,都是药食同源之品,所以可以看做是食疗的思路,但是效果却非常好,对于多数的积食的孩子,我用的都是这个思路,效果很好。古人的方子,都是千锤百炼而来,尤其是像龚庭贤这样的名家,所出的方子,确实精到。

诊病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四合参诊,请大家切勿在微信发求诊信息,恐耽误病情,还请大家在当地及时就诊为盼。另,微信中提到的所有药方,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谢谢!

罗大伦:详解小儿“积食”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

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脾胃受伤了,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紊乱。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特别容易患外感,那么此时该如何调理呢?

小儿“积食”

有一次,一位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的孩子发烧,已经好多天了,美国的医生检查,说内脏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高烧不退,美国的医生开了退烧药,可是只能降温几个小时,然后就还是高烧,再问医生,医生也无奈,最后她没有办法,给我打了电话。

我觉得应该不是天气的问题,于是又问:小朋友在发烧之前,什么东西吃多了吗?这位朋友回想以后回答:确实几个华人家庭出去聚餐,孩子吃了很多东西。

于是,我分析这可能是食积导致的,于是问她之给孩子吃了什么药,她说在西药无效以后,给孩子去药店买了中成药柴胡桂枝颗粒什么的。于是,我告诉她这个药可以继续吃,同时,嘱咐她只需要多买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给孩子熬水喝。

结果,第二天晚上,我收到邮件,她说“中医真神奇啊!孩子的烧已经退了。”

为什么孩子烧了那么多天,用点消食导滞的就退烧了呢?

那么,什么是积食呢?

所谓积食,就是吃某种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了孩子脾胃所能接受的范围,导致脾胃功能的低下,这在中医,叫做积食。

这需要先给大家讲一下脾。实际上,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脾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参与生产淋巴细胞。实际上,中医的脾包括西医的脾和胰两个脏器,但是其功能还远远大于此。它还包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还负责生血,还负责统血,还负责统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中医的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

什么是运化食物呢?就是把这些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输送。这种输送有两个方面。

运化,运和化不是一回事儿

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

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什么呢?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胃好比收发室。胃把东西接收完了,接收完以后做初步的处理,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把食物给分解了,不再是一块一块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而是成为糜状的东西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

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干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消化”这个词其实是包含着两个含义,不一样,“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质还是原来那个;“化”就是把它变成能够吸收的东西了,给它化成这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为什么叫“脾主运化”呢?因为“化”之后,还有“运”。当脾把食物给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质之后,脾还负责把它送往全身各处。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东西叫精微物质,其中清轻的物质往上走,向上输送到心肺,成为气血化生的来源;另外一方面是输送到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浊的物质向下走,其中糟粕会被排出体外。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说那种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总有家长对我说,昨天孩子开生日晚会,然后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给吃了,然后今天就开始哮喘了。

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

我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如果我们把电脑里面的文件都打开,我们同时打开几个没有问题,当我们让一千多个程序同时运转的时候,电脑就会死机了,这种死机就和积食一样。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样的,适量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吃同一种东西,吃得非常多的时候,超出了我们脾的运化能力,结果就导致脾的“死机”了,这就是积食,也叫食积。

积食也会大致有分类,有的孩子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没有胃口,这往往是积在胃部更多,因为胃不能受纳了;有的孩子却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这往往积在脾更多,脾无力运化了,身体没有营养,于是发出求助信息,报告司令部说需要吃更多的东西,这样司令部发出指令,要吃跟多的东西,于是孩子就开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无力运化,最后就都泻出去了。

积食还会分出寒热来,如果孩子的身体偏于阴虚,那么积食以后,积滞容易化热,导致湿热积滞为患;如果孩子素体阳虚,则积食很容易伤到脾阳,导致孩子的阳气不足,形寒肢冷,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严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积食还分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的是积滞的食物还在,这往往是刚刚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欢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个,第二天发烧感冒了,此时是有形的积食还在,这是有形的,此时只需要把积滞清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是无形的,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种食物过多,伤害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了,此时可能具体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这叫脾虚夹积,还有点有形的物质,还有的时候是积滞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却依然无法正常运行,这种孩子正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反复外感,这种情况就是“无形之积”了。如果不及时调理,会逐渐变成“疳积”,所谓“疳积”就是因为喂养不当或者久病导致的严重的营养障碍。

那么积食就是有食物积存在脾胃里面吗?

答案是:不一定!

积食是分成两个阶段的,在刚刚积食的时候,我描述这种情况,是积在胃里,是有过多的食物积存的,比如孩子刚刚连着吃了几次大鸡腿,有连着吃了红烧排骨,结果吃多了,此时,会出现急性的积食情况,此时孩子的肚子会膨闷胀饱,孩子会胃口下降,大便会出现臭鸡蛋的味道,嘴里会有臭味,舌苔会变得厚腻。因为此时脾胃受伤了,也会导致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比如呼吸系统。

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胃是肺的母亲,其实,这是古人用这样简单的方式,在讲述这样一个道理:脾胃受伤了,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紊乱。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特别容易患外感,外邪很容易就会入侵。

比如,孩子外感发烧了,中医儿科一般会看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腻,立刻会用消食导滞的焦三仙等中药,然后孩子的身体会立竿见影地恢复。

那么积食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开始变厚,有的是全部变厚,有的是只在舌体中间,出现一个硬币一样的变厚的圆圈,这都显示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同时,孩子的嘴里开始有味了,有的家长会敏感地闻到孩子口中的异味,这就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口中异味,有的孩子还会嗳气,反出酸腐的味道,严重的还会呕吐。这就是有积食了。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的味道特别臭的情况,会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败卵”,这也是症状之一。

此时,对于有形的积食,我们可以找中医调理,不严重的,也可以自己用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马上熬水给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的。炒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这个东西各6克,熬水喝了,一般两三次孩子的积食马上就会去掉,可能身体就没问题了,如果你不去掉的话,这个东西留在里面能变成大患。孩子可能发高烧,退不掉,都是因为这个引起的。

对于那种脾虚夹积或者干脆就是无形之积的,我们一般会在前面的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太子参、白术等补脾运脾的药物,但是这种情况一般相对复杂,不是我们自己在家里能解决的,希望大家找附近的中医,协助分析一下,然后开个方子调理一下。

如果孩子的积食已经比较重了,有了寒热之分,或者要进入无形之积的情况了,就要找医生来处理了,一般需要在消食导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滋补脾胃的药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怎么总是积食啊,消食导滞以后,两天就又出问题了,这太头痛啦!

慢性的积食,多数是积在脾。

此时,可能积滞的那个有形的食物已经不在了,但是伤害却依旧在,当时引起的脾胃功能的损伤,一直没有恢复。有的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给孩子每顿饭都喝粥了,什么都不敢吃,可孩子还是积食呢?原因就是这样的,这是那种无形的积食,其实是孩子的脾胃被某种食品给拖累的功能异常了,至今未能恢复。

那么为何会如此呢?原因是: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完备,比如两个月的婴儿,您就无法给他吃红烧肉,为什么?这就是孩子脾胃的特点,它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是有自己的成长特点的,是循序渐进的。在儿童期,如果我们不顾孩子的生理特点,给孩子顿顿肥甘厚味,则孩子的脾胃,在全负荷地忙碌过后,如果工作量仍然很大,则会受到损伤。

此时,也会出现积食的表现,我管这叫无形的积食,其实就是伤了脾。此时即使是天天喝粥,孩子仍然舌苔厚腻,有积食的表现。这种情况,往往比较棘手,多数是家长不按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喂食,长期给孩子吃各种肥甘厚味,导致孩子的脾胃一伤再伤,最终积重难返。这就不是简单的吃点焦三仙就可以解决的了。

此时的孩子,往往瘦弱不堪,毛发黄稀成绺,甚至肚子胀大,四肢却很瘦,胃口不佳,或者特别能吃却不吸收,容易腹泻,口中有味,舌苔厚腻,积食的状态反复出现。因为脾胃虚弱,所以这样的孩子抵抗力也弱,容易外感,容易咳嗽缠绵不愈等各种问题。可以这么说,这种积食因此的问题,千奇百怪,我所见到的孩子的特别不容易调理的身体问题,往往会从这里找到根源。

那么此时该如何调理呢?此时再用焦三仙就不够了,我会推荐明代的名医龚庭贤的消食饼的方子。

说起这位龚廷贤,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曾在明代太医院做御医。1593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鲁王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龚庭贤写过一本书,叫《寿世保元》,这书里有很多方子,多是他自己创立的,比如著名的乌鸡白凤丸,那就是人家龚庭贤的杰作。我对孩子的慢性的积食的调理,就经常使用他书里面的消食饼。他的方子是这样的:山药、莲子肉、茯苓、芡实、焦三仙、扁豆。我给增加了薏米和炒鸡内金,去掉了扁豆,就变成了这样的方子:

怀山药九克、莲子肉六克、茯苓六克、薏米六克、芡实六克、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每天一副,熬水代茶饮。一般喝一两周,就可以改变局面。

这样的方子,消食导滞依然是要用的,但是,在“消”的同时,增加了“补”的功能,攻补兼施,这才是调理慢性的、无形的积食的思路。这个方子都是药食同源之品,所以可以看做是食疗的思路,但是效果却非常好,对于多数的积食的孩子,我用的都是这个思路,效果很好。古人的方子,都是千锤百炼而来,尤其是像龚庭贤这样的名家,所出的方子,确实精到。

——END——

罗大伦老师总结的小儿推拿10个穴位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1、二扇门

今天介绍一个小儿发热时或者需要发汗时会用到的穴位——二扇门。二扇门,出自《幼科推拿秘书》“···以我两大指肉掐揉之,治小儿汗不出,热不退。”这也是二扇门的主要治疗应用,用于发汗。另外其还有腠理之门之称,是小儿推拿发汗要穴。

二扇门

【位置】

在掌背,中指跟两侧的凹陷中。

【功效】

发汗透表,温中散寒。

【操作】

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左右凹陷处,揉3掐1,或用一手的食、中二指分开,置于二扇门揉之。掐揉或揉均为3分钟。

【应用】

1、汗法的代表。二扇门为腠理之门,揉掐之能开腠理发汗以逐邪。邪在表如风寒、风热、风湿等症,需汗出而散者,均可选取二扇门。

2、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风。

3、用于痰喘之症。尤以外感所致之咳嗽、哮喘、喉间痰鸣等,小孩排痰困难,可用此促进痰液的排出。

4、二扇门治疗发热有很好的疗效,在一本期刊上看到笔者介绍她的一种治疗方法,这里介绍给大家:

用拇指揉二扇门,先用拇指甲掐10次,一按一提为一次(就是指甲掐入皮肤在抬起为一次),掐入皮肤内效果更佳,后拇指腹按揉,每分钟200~300次,均按顺时针进行,速度越快越好,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退热效果明显。

发汗方法的选择

二扇门是汗法的代表,在应用汗法发汗时,要注意把握疾病类型,针对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发汗方法,如针对风寒外感,可以选择发汗散寒;风热感冒,宜选择发汗解表兼清热。还要兼顾患儿体质,对于体质强壮者,可采用强发汗,如二扇门、列缺;对于体质弱者,只能用内劳宫、一窝风等缓发汗的穴位,同时可以加用清补脾、外劳宫等以防正气受损。

此外,穴位配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如外劳宫可以加强一窝风的发汗作用,清天河水清除积热,能避免热性穴位过伤津液。还要避免过度发汗,过度发汗最容易损伤正气和津液,在应用时,要注意微微有汗即可,不能是大汗淋漓的状态。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2、分阴阳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人体追求的最好状态就是阴阳平衡,就是《内经》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意为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而疾病的发生则是阴阳失调所致。小孩身体正处于发育期,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体内阴阳失调,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以名字和阴阳有关系的穴位。

手阴阳

手阴阳在《小儿推拿广意》中记载“分阴阳除寒热泄泻。”对其功效仅简单说明,是在寒热泄泻类疾病均可选用。在另一本书,《厘正按摩要术》中写到“手阴阳法治寒热往来。将儿手掌向上,医用两手托住,将两大指于掌后中间,往外阴阳二穴分之。阳穴宜重分,阴穴宜轻分,无论何法,均须用此。但寒证宜多分阳,热证宜多分阴,又不可不讲也。”这对其操作应用作了详细的论述。现在手阴阳穴,多用于调和阴阳,对于寒热的不同操作手法,按上文注意操作即可,其与内八卦有相通之处。

【位置】

腕横纹两端,桡侧为阳池穴,尺侧为阴池穴,合称手阴阳。

【操作】

可分推与合推(用两手拇指自掌后腕横纹中央向两侧分推;合推为两侧向中央。)可按、揉。分、合阴阳100~300次,按揉10次。

经验方法:一般以左手托起患儿左手,左手小指或无名指放入小儿左手心,小儿自然将其握紧;以双手拇指桡侧着力,沿着小儿手掌面腕横纹,自中点向两旁分推或合推。本法可以很好地固定小儿的小手。

【功效】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化痰散热,退热。

【应用】

1、分阴阳用于阴阳不调之烦躁不安、腹胀、口苦、咽干等。

2、合阴阳用于痰结、喘咳、胸闷等。

3、按揉可调和阴阳,用于汗证、夜啼、遗尿等。

人体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如外感伤寒、暑热等都受到四时之气的影响,人体的表里的气血发生波动,五脏之气失去平衡,阴阳失调,因而发为疾病。因此除了对疾病的及时治疗,还要懂得分辨四时之气,顺着时节,并加以预防,避免疾病,则不至于受病邪的侵犯而造成严重的损害。无论对于何种疾病,治疗是很重要,但是预防是要终于治疗的,要熟悉小儿的生理特点及易感疾病,对应季节做好防护和根据孩子体质,合理喂养,方为合理之道。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3、二人上马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补法的代表穴——二人上马穴。

二人上马穴

二人上马穴,出自《小儿按摩经》,其记载“掐二人上马,能补肾,清神顺气……性温和。”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多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久病体虚,牙痛,小便赤涩等。二人上马还能止咳,当出现干咳无痰,是体内有燥痰,而燥痰则宜养阴化痰,常用二人上马。因此,二人上马可用于久咳干咳之时。

【定位】

在手背,第4、5掌指关节后方,当两掌骨凹陷中,即中渚穴。

【操作】

可揉,可掐。掐,拇指甲掐10次;揉,拇指或中指揉,3分钟。

【功效】

滋阴补肾,利水通淋

【应用】

1、补法代表,尤以补肾阴见长。

2、用于虚热,潮热,盗汗,夜卧易惊等。

3、用于小便赤涩,遗尿等。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还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唯一的表达就是哭,难受了、饿了、不舒服、想要什么东西等等,孩子都会以哭的形式来表达,对于一些新手爸妈,孩子一哭就容易手忙脚乱,不知道孩子哭是什么原因,而对于照顾孩子有经验的老人,孩子一哭就会靠自己的经验来猜出孩子哭是什么原因,及时的处理,不但孩子可停止哭啼,家长也会安心。但是,小孩出现入夜则哭啼不眠,而白天却正常的情况,家长就要注意,这种情况为小儿夜啼,需要及时治疗。

小儿夜啼

夜啼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哭啼不眠,时哭时止,甚至通宵达旦;或每夜定时啼哭,或阵阵啼哭,哭后仍能入睡。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幼儿。可分为心热和脾寒两类。

心热类

对于心热类型,二人上马治疗效果甚佳,主要表现为面赤唇红,身腹俱热,多泪烦躁,夜哭不止,舌红。可用泻心经100次,泻肝经150次,补肾经500次,小横纹200次,二人上马100次。

脾寒类

脾寒主要表现为面色青白,手腹俱冷,入夜啼哭不止,舌淡苔白。治疗方法可用分阴阳200次,推三关200次,补脾300次,补肺200次,补肾500次。

无论对于何种疾病,治疗是很重要,但是预防是要重于治疗的,要熟悉小儿的生理特点及易感疾病,对应季节做好防护和根据孩子体质,合理喂养,方为合理之道。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4、四横纹(四缝穴)

四横纹,出自《小儿按摩经》,其记载“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现在应用与其记载大体相同,多用于治疗食积积滞、厌食等症。对于小儿厌食,可参考下面的穴位:

补脾经300次,补胃经300次,

运内八卦200次,推柔四横纹30~50次,

顺时针摩腹5~10分钟,按揉足三里30次。

四横纹

【位置】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

【操作】

1、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起每捻揉3~5次,以拇指甲掐1次,依次捻掐完四指为一遍,操作10遍。

2、推四横纹,使患儿四指并拢,术者以拇指指腹从食指纹路依次横推向小指。操作50~100次,或者逐指纵向快速推动,推10遍。

【功效】

化积消疳

【应用】

1、消法代表。善消导食积,主治胃痛、腹痛、疳积、厌食等。平时可推,能健胃,增进食欲。

2、相当于成人的四缝穴,可治疗小儿疳积,在此处行挑治法,因需要相应的针灸基础,故仅作介绍,不建议家长自行挑治。

四横纹不仅仅有消食化积的作用,还可用于咳嗽,推四横纹可调中行气、祛痰平喘,如《推拿三字经》云:“痰壅喘,横纹上”,痰涎壅滞,重揉四横纹,则可化痰止咳。

咳嗽不仅仅是肺的原因,肝脾肾功能失调,都会间接的影响到肺的功能,进而引发咳嗽,外感咳嗽多是外邪侵袭肺脏,而引起咳嗽,对此,采用头面四法配合清肺经即可,而其他脏腑引起的咳嗽,多病程较长,下面介绍脾虚咳嗽的常用穴位和推拿方法:

补脾经6分钟、推四横纹6分钟、

捣小天心1分钟、掐五指节1分钟、

按压精宁、按压威灵1分钟

以上推拿治疗均取左手穴位。推拿时用滑石粉做介质,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推法操作频率为150~300次每分钟。除了应用以上穴位治疗,日常注意小儿饮食调养,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少食肥甘厚味等不消化食物,鼓励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养护脾胃,保养身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5、大肠经

《幼科推拿秘书》中记载“胃经有病食不消.脾土大肠八卦调,”是说脾胃消化不好的时候,可以用脾经、大肠经和内八卦这三个穴位。对于脾胃疾患均可选用大肠经,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配以相关的穴位来治疗。

大肠经

【位置】

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指尖到指根呈一条直线),赤白肉际处。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向虎口方向直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300-500次。

【功效】

调理肠道,补法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法可清利肠腑,导积滞。

【应用】

1、补大肠用于虚证腹泻,久痢可配合补脾、清小肠、止泻四法。

2、清大肠用于实证腹泻,食积便秘。

3、调大肠攻补兼施,最宜用于大便不调。

推拿大肠穴,能激发经气,调节气血,增加胃肠蠕动,调节脏腑机能,使气血和,胃肠调,经脉通,则诸病可除。小儿百脉汇聚于手,其手部穴位也是自成体系,与成人不同,在手部穴位操作,能够很好的调节气血的运行,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穴位同样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小儿便秘、泄泻都可以应用大肠穴来治疗,只是操作的方向不同。生病了,学习治疗方法是首要的,但是做好日常的预防同样也很重要,不能因喜好而不考虑实际情况,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6、胃经

“胃经”穴名出自清·熊应雄所著的《小儿推拿广意》,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推拿三字经》中记载“大指根,震艮良,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大概意思是,胃经位于腕横纹至大指根横纹,在大鱼际肌赤白肉际处;呕吐是胃气上逆,用清胃可以使胃气下降,因此用清胃经,清胃经是向外推至大指根横纹,清法可以使胃气下降,而且胃气以降为顺,故而实证,胃只用清法。

胃经穴

【位置】

位于掌面,拇指第1掌骨桡侧缘。(胃经的位置不同流派略有不同。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胃经的位置,是在第1掌骨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还有的书上胃经的位置是第1指节桡侧缘。今天给大家演示的是三字经流派的定位。)

【操作】

用拇指指腹于第一掌骨桡侧缘从掌根向指根推3~5分钟,为清胃经。

【功效】

清胃,降逆,通腑。

【应用】

1、可用于胃热所致之牙痛,口臭,口疮等,清热力较强。

2、降法代表。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等。

3、用于大便秘结、腹胀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照顾更是尽自己所能,希望给孩子吃好的,但是喂养孩子食物,如果超出了孩子脾胃功能的运化能力,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由于喂养不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消化系统病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常见为积食、厌食等。因此在辨证明确的前提下,以清胃经为主穴,配合其它穴位,进行辨证推拿,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此类疾病,清胃经作为主穴,推拿时间要长,手法应可以稍重,速度宜达到每分钟120~160次。

便秘可以用下面的配穴:

清胃经200次,补脾经200次,清大肠经500次,揉上马2分钟,运外八卦200次,推下七节500次,伴厌食可以揉板门,掐四横纹(四缝)。

在小儿腹泻时,可以用清胃经,以清热利湿。胃是以降为顺,所以胃经临证手法是以清法、泻法为主。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7、脾经;8、板门

三字经流派脾经是位于拇指第二指节桡侧缘,推法是向心为补,离心为泻。即补脾是在拇指的桡侧从下向上推动。板门穴,又被称之为脾胃之门,是小儿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最早记载于《小儿按摩经》:“揉板门,治气促,气吼,气痛,呕胀,除疳积。”板门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下面是脾经和板门穴的定位和相应手法功用。

脾经穴

脾经的定位:位于小儿拇指的桡侧缘。

功效:调补脾胃,化积和中。

补脾经:因为小儿“脾常不足”,常用补法!家长用左手握住孩子的手,用拇指的指腹由小儿的拇指端直推至指根,约3分钟。

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消食化积导滞、止泻、止呕。

揉板门:采用拇指揉法,一手握住小儿的手,另一手拇指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揉动,约3分钟。

补脾经适用于消化功能差、营养不良等情况,如厌食、消瘦、面黄乏力、泄泻、胃肠无力之便秘等,脾虚者可平时用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脾胃功能减弱的疾病,还可配合补脾,清胃,摩腹等操作。

小儿脾胃较弱,重在日常护养。明人万密斋曾言:“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故护养小儿脾胃以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节制饮食。小儿年幼无知,常不知饱胀,暴饮暴食,以致有伤脾胃。要了解饮食宜忌,合理喂养。小儿饮食宜热、宜软、易消化者,冷食、甜食、硬物只会增加脾胃负担。只要脾胃功能正常,自然气血充盛,五脏六腑皆得濡养。好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这样方能长久,对孩子的成长也更有利。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9、涌泉穴

在《小儿推拿广意》中记载了涌泉“揉之左转止吐,右转止泻。”并未提到其清热的作用。在《幼科推拿秘书》中记载“涌泉穴,在脚板心中处,”“涌泉穴,在脚心不着地处。左揉止吐,右揉止泻······退烦热,亦妙引热下行。”现代王道全在书中也认为左揉涌泉止呕,右揉涌泉止泻,在治疗泄泻、呕吐时,涌泉多是作为配穴。此外在《幼科推拿秘书》中还记载,涌泉久揉亦能治眼疾。

涌泉穴

【定位】

位于足底,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或前1/3与后2/3交接处的凹陷中。

【操作】

可以用拇指指腹向足趾方向直推,称为推涌泉;

还可以用指端头,为揉涌泉,50~100次。

【功效】

引火归元,滋阴补肾,清虚热。

【应用】

1、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

2、降法的代表,可用于呕吐的治疗。

小儿腹泻注意事项

常用的止泻类手法有:

补脾,清肝,补肺,补肾,推大肠,摩腹,揉脐,揉中脘,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捏脊,推上七节。

对于小孩拉肚子,常见的是脾虚泄和伤食泄!

大便稀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是脾虚泄的表现;而大便臭秽,口臭腹胀,或有恶心呕吐,舌苔厚腻,为伤食泄的表现,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操作方法力度是不同的。

虚证泄泻,操作应力度轻柔、时间长、频率缓,逆时针摩腹;反之若为伤食等实证泄泻,宜力度重、时间短、频率快,顺时针摩腹。根据上述症状的不同,选用的穴位也就不同了。

罗大伦老师介绍小儿推拿穴位:10、水底捞明月

《小儿按摩经》中记载复式操作“水底捞月”做法:

“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

相信大家看了此句都会觉得一头雾水,学习起来会有许多困难,但是结合《保赤推拿法》、《万育仙书》可知其操作应为: 先清天河水,然后五指弯曲,中指较其余四指稍前,后以屈曲的中指背节突起右运劳宫,有退热功效。在《幼科推拿秘书》中记载了水底捞明月的功效和操作:

“水底捞明月、此退热必用之法也。水底者,小指边也。明月者、手心内劳宫也。其法以我手拿住小儿手指,将我大指自小儿小指尖旁推至坎宫,入内牢轻拂起,如捞明月之状。再一法,或用凉水点入内牢,其热即止。盖凉水心肌、行背上、往脏腑。大凉之法,不可乱用。”

现在多用《幼科推拿秘书》介绍的操作方法。

水底捞明月

【位置】手掌

【操作方法】

医者持患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右手食、中二指固定其拇指,以右手拇指指端自患儿小指尖,沿小指掌面至指根,经小鱼际至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后转入内劳宫穴再一拂而起,如捞明月之状,操作30~50次。或者先滴一、二滴凉水在掌心,用中指在内劳官周围旋运之,并结合以口吹气,边吹边旋运推之 (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

【应用】

该法形象地表示:水底为小指根,指的是肾水,明月是指手掌心内劳宫穴。故性寒凉,有清心火,退实热之功。对于高热实证,疗效尤佳。

常用退热手法

从单个穴位到复式操作手法,退热作用的有很多,常用的退热类手法有:

揉太阳,掐内劳宫,清脾,清心,清肺,揉外劳,推三关(表热),推六腑(里热),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揉按涌泉,推下七节骨,按肩井等。

这么多穴位都有清热的作用,那是不是小孩发热的时候,上面的都做一遍孩子就会烧退了,当然不是,上面的穴位都有清热的作用,但是各有偏颇,例如心经有热当用清心,而做清脾,则不会清除心经的热,还会影响到脾。因此,大家学习小儿推拿的同时,也应适当的学习相关中医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情况能够有所判断,正确的选穴和操作方法,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懒兔子和罗大伦推荐的温胆汤泡脚祛湿

温胆汤阅读(2562)


懒兔子和罗大伦推荐的温胆汤泡脚祛湿

近来迷上了懒兔子系列关于中医知识的书籍,接着又买了罗大伦老师的系列养生书。人到中年,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了。不但开始了解重疾险、医疗险,打算给自己和家人都买上保险。更重要的是,必须倾听自己身体的语言,通过学习中医的辨证知识来观察自己身体的哪部分循环出了问题。我脾胃虚弱,运化不好,每天都睡不醒,没精神,到哪儿都想躺着。脾为后天之后,吃进去的东西和营养都靠脾气推动运化,如果脾气不足,吸收就差,人就会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另外,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确认我是很明显的寒湿体质,虽然也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肾阳虚之类的症状,但祛脾湿是第一位的,脾的运化能力不好的话,后面想补啥都是白补。很多人认为中医养生就是进补,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对,如果身体里有邪湿不除,你补啥都是白补,先把坏东西清理干净了,再让好东西进来,这样才能被身体吸收。于是这几天天天晚上用懒兔子推荐的温胆汤泡脚。这祛湿的效果简直惊人,第一天泡脚时,我居然泡得全身大汗淋漓,完全不亚于做一套HIIT的出汗量。以前泡脚最多脑门上出出汗,用温胆汤泡脚,那是蒸桑拿的节奏啊。更惊人的是,泡完脚后就睡觉去了,以前晚上很少起夜,那天晚上居然一夜起来好几次排尿。第二天一早起来,明显感到人精神很多,走起路来脚步也轻快些了。后面几天泡脚的出汗量少了一些,但我还是要坚持泡下去,直到舌头两边的齿痕完全消失,这才算是成功祛湿了。

1种果肉是中药,补心脾,益气血,药效功堪比人参,刘涛或许需要

温胆汤阅读(1712)

桂圆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干果,不少人会当零食吃。关于桂圆和龙眼是什么关系,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桂圆是新鲜的龙眼晒干或烘干而成的,而中药里的龙眼肉就是桂圆去皮去核的部分。龙眼多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一带,以广东高州为最多,高州龙眼最好。

中医认为龙眼肉性甘温,归心脾二经,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惊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不调等。

前几日刷微博看到刘涛失眠的话题,笔者就想到了它。可能不少人知道龙眼肉能治失眠,尤其对于长期反复发作。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说吃了没用,还是睡不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要看是哪一种类型的失眠了。临床常见的失眠证型大致可分为五类:痰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和心胆气虚型。而龙眼肉主要针对的是心脾两虚的失眠,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同时伴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大便稀溏等症状。临床常用归脾丸治疗这种失眠,而归脾丸中就有龙眼肉。如果涛姐的失眠是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试试。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北方的人参,南方的桂圆”。《理虚元鉴》也说龙眼“大补心血,功并人参”,可见其补气血功效之佳。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了玉灵膏,将其与偏凉的西洋参以十比一的比例配合使用,再加适量白糖蒸制,可用于虚劳之证。

可能不少人都有吃过龙眼上火的经历,轻的口干舌燥,重的会鼻衄。因其是补虚且偏温之品,所以对于内有痰火或湿重的不宜。

不要只以为龙眼肉有用,其实我们扔掉的龙眼壳和龙眼核也能入药。龙眼壳有祛风,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常用来治疗痈疽久溃不敛以及烧烫伤。而龙眼核有行气散结、止血、化湿的功效,常用来治疗疝气、腋臭、疥癣、湿疮、创伤出血。

有没觉得龙眼全身是宝啊,但要记住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哦!

(作者远志,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东方网

入睡难,是肝的问题;容易醒,是脾的问题……

温胆汤阅读(1546)

有道是千金难买好睡方!确实晚上在没有比能睡个好觉让人幸福的了。引起睡眠质量低的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小编列举以下两种情况:

醒得早,醒了又睡,迷糊到天亮,还老做噩梦,睡不踏实

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

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调节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桂圆肉等。

时睡时醒

这类人属于脾胃失和型。

夜间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治疗原则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

生活中,可以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

晚上睡不着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心肾不交,要从根本上解决心肾不交,实修上推荐的打坐站桩等。除此之外,从食养方面,建议:每天早晚一勺养心血安心神的玉灵膏

养心血、安心神的玉灵膏

  “玉灵膏一名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 清·王孟英

古方玉灵膏

 玉灵膏益气,养,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

  气血虚,气不足,无法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血液不足导致血不养心,所以出现睡眠障碍。玉灵膏养心血,安心神,则心得血养,自然可以安睡。

  适宜人群:气虚血虚、面色差、易疲劳、心悸、失眠多梦者;产妇需补气血者;女性生理周期不佳补气血调理者;精力不济,思虑过多,血虚气虚亚健康男性;失眠健忘,体弱易病老者。

       【贡轩园玉灵膏】身安,才能道隆。手工纯素、食疗养生品,玉灵膏依古法严格蒸制48小时。上品选材,古法蒸制,依据古方,桂圆与西洋参配比10:1,严格按照古法蒸制四十五小时,待膏体发亮,口味偏苦回甘微酸,此时的玉灵膏才会发挥最大功效,并且吃了不上火。

温胆汤的标准配方_温胆汤有什么作用?

温胆汤阅读(2718)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温胆汤是什么,其实温胆汤就是一种中药物质所煎出来的汤药。它的作用和功效是不能被人们所忽视的。具体的作用就接着看下去吧。

温胆汤是一种中药的名字,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温胆汤的功效是祛痰化瘀,利胃暖胆的功效。所以对于胆功能和胃功能有些许不足的患者可以服用温胆汤来进行调理。而温胆汤还具有治疗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烦意乱,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的功能。

温胆汤的标准配方

温胆汤的标准配方主要有:生姜4两、竹茹二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枳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所以可以看出温胆汤的标准配方其实是十分简单而又便宜的。主要就是枳实和竹茹比较贵一点。但是温胆汤的疗效却是很好的。温胆汤的做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掌握了做法,药效就不会太差。

温胆汤有什么作用

1、活血化瘀。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老年人面临的是血管里面的血栓不断的堆积,最怕的就是脑血栓的发生。所以如果能够长期的服用温胆汤就可以帮助我们活血化瘀,就不会造成淤血堵塞我们的血管,这样各个器官之间的供血就会很充足,以此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2、改善手脚冰冷问题。很多的人在冬季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其实就是由于胆气不足还有胃寒所导致的。就算穿的过多的衣服也会觉得有些许的虚寒。这个时候要是通过温胆汤的调养,就可以很好的改善畏寒的毛病,使全身供血充足,血液循环到位。从而让身体温暖起来不再惧怕严寒。

3、去除黑眼圈。黑眼圈的产生就是因为血液微循环有障碍而产生在眼部周围的黑色素加多。所以要想改变黑眼圈的症状就需要服用温胆汤。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以后你就会发现情况有所好转。帮助你去除黑眼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温胆汤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还能有效的缓解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其他危害。

温胆汤的适宜人群

1、平时精神萎靡,面无光泽需要滋养阴津的人;

2、长期服用温胆汤可以很好的帮助胃肠道进行消化,增强胃肠道的功能。所以对于那些有胃肠疾病或者是胃肠不适的人很适合服用温胆汤;

3、温胆汤对于烟酒过度饮用的人群有着很好的调理肝、胆的功效。

贡轩园 天然守真

购买玉灵膏